日本自古便有为人取外号的传统,尤其在战国时期,各大历史人物几乎都有一个独特的外号。这些外号不仅反映了他们的个性、行为特征或外在形象,也成为了他们历史中的一部分。例如,“尾张大傻瓜”、“猴子”、“狸”、“越后之龙”、“乞食若殿”、“甲斐之虎”、“鬼石曼子”和“日本第一兵”等等。这些外号生动地展示了各位历史人物的鲜明特征,有的带有讽刺,有的则是由对方的形象和行为演化而来。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室町幕府最后一任将军——足利义昭的外号,竟然被称为“贫乏公方”。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公方”一词的由来有着多种解释,这里不再细述。简而言之,从室町时代开始,“公方”便成为室町和镰仓幕府将军的专称,之后进入江户时代,也成为了将军的专属尊称。例如,“犬公方”指的是江户幕府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小便公方”则是对江户九代将军德川家重的戏称,尽管这些外号充满了调侃意味,但仍然反映出将军的形象或行为特征。
展开剩余70%回到足利义昭身上,永禄八年(1565年),室町幕府的第十四代将军足利义辉在松永久秀和三好三人众的联合攻势下被杀害。松永久秀随即扶立足利义荣为新任将军。与此同时,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被迫逃亡至近江国。在那里,足利义昭以室町幕府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号召当地大名,企图重返京都。然而,近江的大名却以“贫乏公方”来讽刺他,意思是他已失去权力与财富,仅剩空有一副将军的名号。
三年后,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支持足利义昭成功上洛,足利义昭再次成为室町幕府第十六代将军。此时的他不再是“贫乏公方”,但足利义昭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室町幕府的权威,而信长的目标则是统一日本,二人的合作关系很快因政治目标的不同而破裂。为了推动自己的政治目标,足利义昭以将军的名义向各地大名发出信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构建一个针对信长的“包围网”。其中,元龟三年(1572年),盟友武田信玄大举西进,成为第一个参与“信长包围网”的大名。
然而,足利义昭没能如愿等到武田信玄的支援,因信玄于同年十二月突然去世,导致武田军撤退。面对这一局面,织田信长迅速集中力量消灭足利义昭,攻击其驻守的各大据点。无奈之下,足利义昭只能投降,最终被信长流放,宣告室町幕府的灭亡,并为安土时代的开启铺平道路。
有趣的是,尽管足利义昭被流放,但信长并未让天皇取消他作为征夷大将军的称号,也就是说,室町幕府在名义上仍然存在。虽然如此,足利义昭并不甘心失败,仍在流放期间继续通过书信联系各地大名,寻求支持,企图东山再起。然而,随着室町幕府的彻底瓦解,各地的战国大名早已不再关注他。而更为致命的是,信长没收了足利义昭的所有御料地,致使他连基本的生计都无法保障。如此一来,足利义昭再次被冠上“贫乏公方”这一外号,意指他已沦为一名穷困潦倒的将军。这一次,“贫乏公方”不仅是外号,简直是他的真实写照。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西部的强大战国大名——毛利家,给予了足利义昭一定的经济支持,才让他免于饥饿而死。然而,尽管有了一些支援,足利义昭始终没能摆脱“贫乏公方”的称号,这一外号伴随他多年,直到天正十六年(1588年),他最终辞去征夷大将军职务,宣告自己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