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英镑就为了这148辆铁疙瘩?我站在伦敦ExCeL中心,看着那台全新的“挑战者3”,脑子里就蹦出这么个念头。周围人头攒动,讲解员正唾沫横飞地介绍着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新炮管和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防护系统,听起来像是联合国军出品。
这玩意儿74吨重,全靠一台1200马力的发动机拖着,跑起来估计地都得抖三抖。据说这是英国陆军对未来陆战的答案,预计2027年才能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可我看着这厚重的装甲,总觉得不太对劲。在乌克兰,几十万美金一辆的坦克被几百美金的无人机追着打,这种用钢板硬扛的思路,真的还管用吗?
这沉重的吨位感,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另一场截然不同的展示。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那里安静得可怕,只有装备驶过路面的声音。没有讲解员,没有参数牌。那些东风系列导弹,尤其是第一次露面的DF-5C,就那么无声地滑过,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只能感觉到一种无法抗拒的速度和力量。
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展会的另一头,芬兰人正热情地推销他们的TRACKX履带车,说是用来替换那些苏联时代的老古董。它能在雪地里跑得飞快,防护也就能挡个7.62毫米的子弹。芬兰代表反复强调,这车能适应各种恶劣地形。我差点就想问他,能适应来自头顶的攻击吗?在俄乌的视频里,这种“战场出租车”被摧毁的画面,还少吗。
他们好像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美国HDT全球公司那个叫“猎人狼”的无人车,听着挺厉害,混合动力,能遥控。可它的柴油增程器在战场上不就是个发光发热的靶子么?而且还在遥控阶段,据说离全自主还差得远。怎么说呢,这感觉就像别人都开始用智能手机了,你还在炫耀自己新买的BP机。
其实问题不在工程师,他们的活儿干得挺漂亮。问题出在整个系统,一个靠着“升级合同”喂饱的庞然大物。有了一份几亿英镑的合同,任务就是把现有的坦克改得更重、炮管更长,而不是去思考坦克本身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这种研发逻辑,更像是被订单牵着走,而不是被威胁推着走。
所以你看到的就是这种景象:伦敦的展会上,大家还在讨论装甲的复合材料配方,讨论柴油机的功率够不够用。而北京那边,已经把无人机、无人艇、人工智能和高超音速武器整合成了一整套体系。他们甚至把激光和微波武器都拉了出来,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器”了,那是另一种物理规则的应用。
根据一些军事观察机构的分析,中国阅兵展示的新装备里,首次亮相的就占了一大半。这迭代速度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差距,这是军事思想上的代差。当一方还在用更坚固的盾去抵挡更锋利的矛时,另一方已经开始釜底抽薪,直接攻击那个持矛举盾的人了。
人家已经换了牌桌,开始玩一套全新的游戏了,我们还在研究上一把的牌谱,这才是最让人后背发凉的地方。
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