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旭辉
一
苏州城东水网稠密,河道纵横,更有诸如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等湖泊星罗棋布地点缀其间,有着江南水乡典型的湿地生态,极富诗情画意。早在元明清时期,苏州城东的自然美景,就常见诸历史典籍和文人的笔墨之中。明代《〔正德〕姑苏志》中描写独墅湖、王墓湖、朝天湖(按:又名黄天荡),“三湖连缀,中微隘如川,其实一水也”,莹净明媚的湖泊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星点点地缀饰在城东水网之中。《〔乾隆〕元和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除此之外,还重点介绍了太湖的重要支流吴淞江。在历史上,吴淞江不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联系苏、松、常、镇等江南诸府文化的纽带。吴淞江沿途风光秀丽,美不胜收,人文胜景不胜枚举,令人无限神往。早在唐代,诗圣杜甫就曾有诗感叹曰:“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唐·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元末明初的苏州文坛,顾阿瑛的玉山草堂雅集吸引并聚集了天下一流的文人墨客,虽处衰乱之际,然“其宾客之佳,文辞之富”,“文采风流,映照一世”,实为“千载艺林之佳话也”(《四库全书总目·玉山名胜集》)。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奔赴玉山草堂的雅集,吴淞江及周边的河道、湖泊是必经之路。因而,吴淞江以及周边的黄天荡、独墅湖、金鸡湖、澄湖、甪直古镇、大姚江、阖闾浦等,都常会出现在元末文人诗画之中。
倪瓒(号云林子)作为玉山草堂的座上宾,曾数次往还于无锡、昆山之间,途中,吴淞江两岸的芦荻稻香,周边湖泊的水泽光影,以及甫里、大姚人家田园牧歌式的村居生活,无不让这位大画家心旷神怡,在运腕挥翰之间,便把眼中所见摄入笔底,伴随着诗人的吟讴,一幅幅经典的山水画由此诞生。明代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朱存理就记载了倪云林在吴淞江周边的这一风雅之举:“元末弃家业,泛舟五湖、三泖间,兴至则提笔,写烟林小景或竹枝。”(《珊瑚木难》卷一)
二
倪云林对苏州城东星罗棋布的水系和湖泊的美好印象,既有得之于他的苏州朋友圈,更多的则是身临其境之后的真切感受。《水竹居图》是倪云林早期的代表画作,这幅画的创作,就是他融合了朋友的描述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倪云林在《水竹居图》上有题跋,详述了他的创作契机和过程:“至正三年(1343)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象图此,并赋诗其上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砚没游鱼。”就在那年的中秋节,久寓苏州的好友高进道(山东聊城人)拜访倪云林,详述了自己僦居苏州城东的生活景况,极力称赞这里有“水竹之胜”。对于苏州城东的水乡环境,倪云林自不陌生,而且他也曾到过高氏的“水竹居”,因而,倪云林题跋中所谓“因想象图此”,并非是完全凭空虚构,而是画家根据记忆,将心中的“水竹居”,用笔墨传存在缣素之上。过去不少画史著作都误以为《水竹居图》摹状的是太湖山水,这段题跋足以纠正此谬矣。
无论是《水竹居图》上的题画诗,还是为高氏所作《髙进道水竹居》诗,倪云林都表达出对高隐苏州城东,琴书诗酒这般风流生活的无限向往。在《髙进道水竹居》一诗中,倪云林深情地写道:“我爱高隐士,移家水竹边。白云行镜里,翠雨落阶前。独坐敷书席,相过趁钓船。何当重来此?为醉酒如川。”光福人徐达左是倪云林的密友,在《次韵倪云林》中也明确道出了倪云林《水竹居图》的意旨:“故人云山表,日事琴与书。蔼然重交义,不肯忘樵渔。奚奴将锦囊,来觅水竹居。佳画入幽趣,雅句复古初。七襄不成报,髙风慕相如。”
倪云林曾一度寓居在苏州城东的吴淞江、独墅湖周边地区。曾和他一起参加玉山草堂雅集的僧人良琦(字符璞)在诗中就有过记载:“云林隐者绝风流,尝到涧西僧寺游。下马脱巾青竹里,题诗写画野泉头。房山墨法谁能得?谢朓襟怀自可侔。便拟梁溪一相觅,桃花春水隔芳洲。”(《题倪云林小幅山水》)在倪云林自己的诗集中,也有大量的作品记录他在苏州城东游赏、寓居的经历。
倪云林的《清閟阁全集》中有一组《东吴十咏》,这是他来苏州的写景之作,其中《怀甫里》《过独墅》《过车坊漾》《归阖闾浦》诸作,描写的就是苏州城东的湖光水色。在吴淞江、车坊漾(又名镬底潭),倪云林驾一叶扁舟,泛舟江湖之上,看着水面翻飞的鸥鹭,静静地欣赏着日落西山和明月东升,写下极富诗情画意的六言诗:“荡舟沧波万顷,揺橹白鸥渚傍。不知新月东起,回头过尽东方。”(《过车坊漾》)在舟行过独墅湖的时候,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短棹微风窈窕,片帆落日横斜。舍傍谁开酒肆?牛疲知是田家。”(《过独墅》)全诗语言通俗浅近,却在具体而微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吴东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村居风俗,极具画面感,笔简意远,是典型的画人之诗。片帆、落日、茅舍、酒肆、老牛,零星地点缀在广阔的湖山之间,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平淡空灵,萧散超逸,这岂不正是倪云林山水画“疏林坡岸,幽秀旷逸”这一风格在诗歌创作中的延展?
三
倪云林乘舟徜徉在吴淞江上,时常要去澄湖之北的大姚村“打卡”。阖闾浦与大姚村之间隔着浩渺的澄湖,即便这样,他也会遥指湖对岸的方向,命船工驶向摇城(即大姚村)的渡口,在《归阖闾浦》诗中,倪云林就有曰:“极目烟江尽头,屈指揺城渡口。世人不理曲肱,自饷黄鸡白酒。”大姚村对倪云林,乃至中国古代绘画史,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大姚村的历史由来已久,其地为春秋时期“摇城”旧址,本是吴王子的封地,越灭吴之后,遂成为越摇王的封地。宋元时期讹为“大姚”。大姚村“去姑苏城东南三十里,临诸江湖,江则曰吴淞江、姚城江、白蚬江、小龙江,湖则有陈湖(按:澄湖)、叶宅湖、车坊漾、独墅湖”(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四)。宋代画家米芾寓苏,有女嫁在大姚,米友仁曾来探亲,绘有《大姚村图》,遂与“吾苏大有关涉”(杨循吉语,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四)。
《大姚村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名作,一直在苏州辗转流传,“元时为王云浦者所得”(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三)。王氏一族,本籍福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王云浦之父王都中受祖荫,朝廷特受“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即平江赐宅一区,田八千”(黄溍《故参知政事王公祠堂碑》),遂定居于苏州。王都中诸子,以王畛(字季野,号云浦)、王畦(字季耕,号耕云)、王㽘(字季境)为代表,皆工诗善画。
王氏兄弟喜爱收藏,米友仁的《大姚村图》真迹被王云浦收藏的消息不胫而走,且王云浦所居之别业“渔庄”,就在当年米友仁画作的诞生地——大姚村。一时间,大姚村成为热门之地,包括倪云林在内的江南文士,纷纷前来欣赏米友仁之作。清人钱思元《吴门补乘》卷三有记载曰:“渔庄别业,在姚城江之北,元末王云浦所葺,倪云林尝往来其家,为作《渔庄秋色图》(按:即《渔庄秋霁图》)。”这一段简要的记载,透露出中国绘画史上的许多重要信息。
文士们纷至沓来,既为赏画,顺道也可以实地游览一下画家笔下的实景。倪云林看到小米的佳作后,不仅拍案叫绝,并和王云浦一起,以追和米友仁原唱的方式,题写了数首题画之作。在其题画诗中,除了对米友仁绘画艺术的高度称赏外,更多的则是表达自己读画、游湖之后的企盼,诗曰:“大姚湖水自生烟,长物都除绝世缘。笙鹤不为归鹤怨,王仙真是胜丁仙。”(《王云浦示余米元章诗卷次韵》)在诗中,倪云林戏称王云浦为“王仙”,希望自己能像“王仙”一样,长期栖息在自生烟水的大姚湖畔,那绝对胜过化鹤升仙的“丁仙”(丁令威)。倪云林在题画诗中,对王云浦能够在吴淞江畔日日“静看轻鸥渚际眠”表示无限的艳羡:“舟过松陵甫里边,幽篁古木尚苍然。何人得似王征士,静看轻鸥渚际眠?”(《题画十二首》)
甫里、大姚一带,实乃吴淞江上之“佳境”,“平波滂流,烟涛风漪,朝霞澄而夕景霁,云月荡而鱼鸟嬉,景象日百变”,虽没有山峦,但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可以“远揽玉峰,近挹白羊、穹窿、横山、洞庭诸秀爽”(王行《吴松渔舍记》)。倪云林沉醉其中,栖遁狎鸥的隐逸情怀潜滋暗长,并通过题诗作画,将其情绪溢于笔墨之间。他在写给好友杨维桢和王云浦的诗中有曰:“吴松江水春,汀洲多绿蘋。弹琴吹铁笛,中有古衣巾。我欲载美酒,长歌东问津。渔舟狎鸥鸟,花下访秦人”(《寄杨廉夫》);“寻真狎隐沦,息景绝风尘。屈子能安义,陶公每任真。山中宜饵术,江上忆羮莼。亦欲从栖遯,柴车为尔巾。”(《酬云浦》)
倪云林的代表画作《渔庄秋霁图》就是在吴淞江畔的大姚村问世的。《吴门补乘》的记载较为简单,其说源自明代收藏家李日华的记载:“王云浦有渔庄,倪云林写《渔庄秋色》赠之。下层作五树参差,疏密相映极有态,一亭在其隈;上层平峦远渚,望而知其为铜官、离墨间也。”(《六研斋笔记三笔》卷二)倪云林晚年再见旧日的画作,在画面上题诗作跋曰:“江城风雨歇,笔砚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据此,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渔庄秋霁图》是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倪云林在大姚村的“渔庄”为王云浦所作。面对着吴淞江上游来水的方向,“湖水玉汪汪”,向西远眺,可见太湖群峰,所谓“平峦远渚”“秋山翠冉冉”,即此。李日华所谓的“铜官、离墨”诸山,远在太湖西岸的宜兴,在大姚村未必真能目睹,这只不过是画家作画或藏家赏画时的“迁想妙得”而已。
从倪云林留存的诗歌作品来看,他极喜欢王云浦的渔庄,曾先后写过两组《江渚茅屋杂兴》诗,赠与主人王云浦,诗中极写身居吴淞江畔的惬意与自在:“眼底繁华一旦空,寥寥南北马牛风。鸿飞不与人间事,山自白云江自东。”为了感谢主人的盛情,倪云林为王云浦不止一次作画题诗,在诗中有曰:“萧散贤公子,衡门似水清。花间青鸟过,砌下绿苔生。山色排檐入,江波照眼明。开图想幽境,欲为写闲情。”(《画寄王云浦》)“吴松江水漾春波,江上归舟发棹歌。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鸾吹拂云和。纷纭省署縻官职,老我澄怀倦游历。看君骨相自有仙,故作长松挂青壁。”(《画寄王云浦》)
元明时代,以诗画表现吴淞江之美的远不止倪云林一人,诗人成廷珪、画家曹知白(号云西)等都有精彩的作品存世。这些作品无不引发倪云林的共鸣,读到好友的诗画时,倪云林不觉写下“鼓柁长吟采蘋去,新晴风日更清酣”(《题曹云西画》)这样的诗句。
姑苏晚报 25.7.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